查看原文
其他

直击上影节 | 中小成本影片如何突围?

钟茜 综艺报
2024-08-22


“截至6月11日,2023年国产电影票房产出逾160亿元,其中破亿影片16部,票房占比92%,剩下的155部国产电影票房份额只有8%。”6月11日下午,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小成本影片创新发展之路”论坛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大勇称,从宣发角度而言,中小成本影片缺少市场关注。



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需要合理分配行业资源,加大中腰部电影扶持力度。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中小成本电影的产业定位、创作方法、突围之道等话题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无论成本高低,只有创作好故事,才能把观众请回电影院。


扶持中小成本影片

创作、发行环节集体发力


“中小成本”是预算概念,张大勇介绍,预算在五千万元左右的电影可以理解为中成本影片,预算在两三千万元及以下可归为小成本影片。


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编剧、监制杜庆春看来,中小成本电影是电影市场多元化的前提,“中国电影头部供应不足、腰部过软,本质是市场供给侧的多元化不够。”他认为,中小成本电影创造票房奇迹会愈发困难,但极小成本影片反而会带来惊喜,“因为边缘往往会产生颠覆性力量。”


杜庆春

如何帮助中小成本影片打开市场?宣发环节于中小成本影片有重要意义。张大勇分享说,小成本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票房突破6000万元,很大程度得益于科幻题材观影群体的养成,以及与《流浪地球2》宣发联动赋能。他呼吁,全行业都要伸出援手助推中小成本电影发展,“我们要重新建立观影习惯,搭建电影和观众的桥梁。”


今年3月起,中国电影集团联合万达院线开展“预约放映”业务,每月精选好片,以影迷线上购票拼团的形式,二轮放映具有市场口碑的影片。张大勇认为,此举有利于助推中小成本电影发展,“预约放映能为中小成本电影建立用户群,也为未来分线供片培育市场环境。”


张大勇

近期,中影对外发布“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重点关注具备商业价值、创新性和类型叙事的原创作品。张大勇透露,在市场端,中影还计划推出中小成本及青年作者放映计划,联合国内各大院线,为中小成本电影保驾护航。


《再团圆》《街娃儿》《小白船》《没问题》……制片人、演员梁静与导演管虎近年来扶持多部小成本新人佳作,口碑不俗。梁静表示,电影新人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先让他们成为有表达、被认可的好导演,再慢慢培养他们与市场接轨。”在具体操盘中小成本影片时,梁静往往会和导演一起,搭配出有冲劲的班底,“大家都非常有才华,如‘一条绳上的蚂蚱’,会把钱花在刀刃上,一步步摸索经验。”


梁静

别把成本看得太重

做好创作才是关键


即便有行业上下游的支持,但在具体拍摄环节,成本问题依然让很多初执导筒的电影人感到困扰。低成本是否会限制创意发挥?有无破题之法?


从杨庆执导的《夜·店》,到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邵艺辉处女作《爱情神话》,徐峥多次以策划、监制身份牵手新人导演。在他看来,无论成本高低,“有才华的导演,一定有办法在规划内给你惊喜。”他说,不同预算有不同困难,关键在于导演如何在限定条件下展示才华、完成工作。他以房屋装修来比喻青年导演遇到的问题,“条件有限时,你反而会仔细考量,我到底要住在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空间才适合我?最终,你可能只用很少的钱就能装修出很独特的空间。”


徐峥

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药神》《爱情神话》等黑马作品,均以“大牌监制+新导演+实力演员”班底突围。对于如何平衡新导演与实力演员的关系,徐峥笑言,“和新导演合作时,我很愿意听他们的意见,去打破我的一些惯性。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演员,如何在现场做到对年轻导演‘臣服’,是一种修行。但只要这样做了,总会有很好的结果。”他还表示,创作中要把问题前置,前期完成剧本讨论与修改,而非在拍摄现场调整剧本。


作为导演、编剧、演员,李非合作了姜文、葛优、范伟等众多圈内前辈,也一直在探索中小成本影片创作。他建议,在得不到更多投资的情况下,创作者不妨在其他方面“付出成本”,“比如时间成本、思考成本、学习成本,在这类‘成本’上做到‘大’而‘深’,说不定能给作品带来更好的结果。”


李非

《202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2023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


过去一年中国电影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创作、投资、市场方面有怎样的变化?论坛现场发布了《202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2023中国电影艺术报告》。


在《2023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环节,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提出,当前中国电影创作格局由六大电影形态构成,包括重点新主流影片、四大商业类型片、温暖现实主义作品、动画片、传统主旋律电影,以及中小成本艺术片。



随着市场复苏,电影行业稳中向好,但仍存在“短板”。尹鸿直言,第一,高品质影片供给不足,“除了少数头部电影,腰部电影特别缺,导致电影过度依赖春节档、国庆档、暑期档。”第二,新主流电影创新不足。过度依靠大场面和明星加持,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第三,现实题材温暖有余、锐度不足。“这次电影节上,大家都在谈剧集对电影的影响,《人世间》《狂飙》《漫长的季节》等作品,现实锐度都比电影高。”第四,中小成本电影的影院性不足。尹鸿认为,中小成本影片从形式、题材、叙事到表演,都需有极致性。“要为观众创造看电影的理由,为观众提供替代不了的‘影院性’。”


在《202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研究员彭健介绍了当下中国电影投资特点,主要包括国企参投比例逐渐增高,电影投资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大电影科技投资将成为电影业提升动能的重要战略方向;电影出品方数量不断增多,并向头部集中,电影票房年度前20名影片的平均投资方数量从2014年的6.15家攀升至2022年的18.9家。


“产业报告”作者之一,中国电影家协会特聘产业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在《后疫情期中国电影市场前瞻》演讲中,以详尽、直观的数据呈现电影市场的变化,解读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第一,中国电影市场的基础是优质的,市场潜力和观众需求旺盛。应进一步吸引新的观影群,扩大观众层面,全力做好“周末档”,让更多有实力的影片在周末定档;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中国电影将继续享有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走上稳定复苏之路。2023年,中国电影必将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购买请见微店


推荐阅读


影视、非遗“双向奔赴”,优酷解锁传统文化传承密码


直击上影节 | 科幻电影大咖共话行业发展新路径


直击上影节 | 电影大咖热议AI、分线发行、IP开发……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综艺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