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其他

雅居乐副总裁被举报!内容太炸裂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新一轮“放水”,可能已经在路上
9月15日 下午 10:06
其他

当年帮忙恒大造假的7个人,这下完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许家印分走的500亿,丁玉梅没法花了
9月14日 下午 11:14
其他

收割中产的投影仪,凉了

据极米科技2024年中报数据,极米科技上半年总营收16亿元,同比下滑1.66%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极米科技已连续6个季度出现营收、扣非净利润双双负增长。
9月14日 下午 11:14
其他

酒鬼酒,还在跌……

谁能带领它走出“低谷”?1连跌下跌的“魔咒”依然笼罩着酒鬼酒(000799)。2024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酒鬼酒实现营收9.94
9月14日 下午 11:14
其他

抓人!700亿大雷炸了,近5万人被埋,但没一个穷人…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许家印分走的500亿,丁玉梅没法花了
9月13日 下午 10:39
其他

“宝万之争”过去近10年,浙商银行还在向幕后推手追债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让一部分年轻人先带薪上香
9月13日 下午 10:39
其他

普华永道,结局已定……

惩罚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1处罚尘埃落定!财政部最新消息传来,普华永道的事出结果了。自2024年1月起,财政部组织检查组对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广州分所的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项目执业质量开展了专项检查。如今,财政部对普华永道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普华永道涉及恒大地产2018年审计项目的违法行为,给予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共1.16亿元的行政处罚。同时,对普华永道警告、暂停经营业务6个月、撤销普华永道广州分所的行政处罚。此外,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恒大地产2018年至2020年相关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4名签字注册会计师,给予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处罚;7名参与编制恒大地产合并财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给予警告或罚款的行政处罚。这还只是财政部的处罚,就在近日,中国证监会也对普华永道给出了罚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没收普华永道案涉期间全部业务收入2774万元,并处以顶格罚款2.97亿元,合计罚没3.25亿元。根据证监会调查,普华永道在执行恒大地产2019年、2020年年报审计工作中未勤勉尽责,违背多项审计要求:一是审计工作底稿失真,地产项目观察中约88%的记录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二是现场走访程序失效,现场走访认为符合交楼条件的楼盘大部分实际未竣工交付,甚至是“一片空地”。三是样本选取范围失控,任由恒大地产替换样本,将恒大地产标注“不让去”的地产项目排除在走访样本之外。四是文件检查程序失灵,核验无异常的交楼清单,实际上大量业主签字确认日晚于资产负债表日。五是复核程序失守,现场走访程序复核工作流于形式,复核人员基于对走访人员的“信任”出具复核结论。这些“疏忽”,条条都触目惊心!算下来,仅财政部和证监会对普华永道的处罚金额,已经达到4.41亿元。在此之前,普华永道将面临何种处罚,一度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有媒体曾猜测,普华永道可能将面临高达10亿的巨额罚款,并被暂停其在中国大陆的部分业务。如今尘埃落定,处罚力度虽然没有之前传言的这么大,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这已经是“顶格罚款”。证监会对普华永道的罚没金额,接近此前三年对50多家次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的罚没款总和。2压力在官方的处罚出来之前,普华永道已经感受到了压力。时间回到几个月前,有20多家上市公司陆续与普华永道解约,其中不乏中国石油、中国银行这样的大客户。彼时,根据媒体统计,截至6月底,普华永道的前十大客户里,就有7家已经宣布不续约或者改聘其他审计机构。而且,解约的潮流还在不断蔓延。例如9月2日,银华基金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银华中证研发创新100ETF等产品改聘会计师事务所,由普华永道变更为安永华明。同一天,天弘基金和恒越基金等公司也公告,宣布旗下相关基金产品改聘会计师事务所,均由普华永道变更为安永华明。还有9月5日,易方达基金公告,改聘易方达恒固18个月封闭式债券基金会计师事务所,由普华永道改为安永华明。不仅公募基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上市公司都在陆续换掉普华永道。与解约一同到来的是业绩的减少。Wind数据显示,2023年度普华永道为A股上市公司提供的审计服务合计覆盖了107家公司,审计费用总额高达8.69亿元。Wind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86家企业解聘了普华永道,其今年已经从中国上市客户那里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审计收入。此外,根据Wind数据,目前市场上12132只公募基金(仅统计主代码)中,5246只基金的审计机构为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占比43%。这份“大蛋糕”,如今也在被同行蚕食。随着解约潮的蔓延,很多传言也开始出现。9月初,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发布消息称,有200人团队成员持续加入。外界纷纷猜测,这里边不少人可能来自普华永道。紧接着是裁员的风声。根据新华社的消息,普华永道美国分所打算10月裁员约1800人,约占分所员工总数的2.5%。要知道,普华永道上一次在美正式裁员还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几乎同时,普华永道中国也深陷裁员传闻。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根源,正是恒大。几个月前,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对恒大及许家印等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这背后,证监会查明,2019年和2020年,恒大地产共虚增收入5641亿元,虚增利润920亿元,创下了财务造假的全球之最。昔日的“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名号背后,全是泡沫。而在这宗震惊世人的造假案中,普华永道难辞其咎。公开资料显示,普华永道是中国恒大自2009年上市以来的审计机构,至2023年1月解除合作,合作时间长达14年,且出具的都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就是说,恒大被曝严重造假的2019年和2020年年报,普华永道也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到底是恒大隐藏得太好,还是普华永道故意放水?毕竟,根据中国基金报的初步统计,自2009年至2020年,普华永道每年从恒大拿走上千万审计费用,累计审计费达2.76亿元。那段时间,外界都在好奇:普华永道,到底是恒大的“合谋者”还是“受害者”?3震荡这个问题,如今监管给出了答案。在中国证监会就普华永道行政处罚案件答记者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普华永道的行为,不只是简单的审计失职、失效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甚至纵容了恒大地产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公司债券,严重侵蚀法律和诚信基础,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依法应予严惩。这个措辞可谓严厉,连用了三个“严重”。正因此,证监会不仅没收了普华永道的相关业务收入,更处以顶格罚款。在证监会看来,普华永道作为证券市场“看门人”,不仅承担着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更承载着整个市场的重托和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如果把关人都弄虚造假,那这个市场就彻底乱套了,谁还敢来投资?这波严惩之后,整个中介市场都将迎来震荡。公开资料显示,普华永道是由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和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1998年在英国伦敦合并而成,与毕马威、德勤和安永并称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伴随着普华永道的解约潮,“四大”的其他成员(德勤、毕马威和安永)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安枕无忧。一方面,监管的加强显而易见。据界面新闻统计,已有近30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各地证监局以及三大交易所的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年报审计成为违法、违规重灾区。另一方面,“四大”都不是省油的灯。例如德勤,此前由于为华融提供审计服务期间存在严重审计缺陷,被没收德勤北京分所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总额约2.1亿元,德勤总所承担连带责任;给予德勤总所警告;暂停德勤北京分所经营业务3个月。再如毕马威,根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毕马威荷兰分部同意因考试作弊和向调查人员提供误导信息而支付2500
9月13日 下午 10:39
其他

700多亿的雷炸了,波及近5万投资者!实控人父子要学许家印铁窗赏月?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贝克汉姆夫妇半生挣33亿,儿子各个“废柴”就只会谈恋爱?
9月12日 下午 9:53
其他

喝一瓶就超标?汕尾首富的东鹏特饮,麻烦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隐形的小地方豪门,好日子真到头了
9月12日 下午 9:53
其他

名创优品:一边挨骂,一边搞钱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隐形的小地方豪门,好日子真到头了
9月11日 下午 9:41
其他

山姆偷袭,沈阳首富跳水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贝克汉姆夫妇半生挣33亿,儿子各个“废柴”就只会谈恋爱?
9月11日 下午 9:41
其他

新格局揭幕,券业大时代即将开启!

01券商业绩普遍承压,一个新趋势值得注意8月的倒数第二天,随着中原证券财报发布,50家券商2024年半年报悉数披露完毕,证券行业的整体业绩露出真容。之前已预料到今年券商不太容易,看到财报数字也还算预料之中。营收方面,今年上半年,50家券商股营收合计为2462.7亿元,同比下滑12.47%;其中40家下滑,占比为80%。净利方面,50家券商股归母净利之和为683.96亿元,同比下滑21.22%;37家负增长,占比达74%。上半年利润总额排名前10的券商中,只有寥寥数家: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财富还保持了微弱增长或者将利润下滑控制在个位数水平。这股寒气影响的不止公司,还有打工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证券从业人员总数略有下降,由年初的35.41万人降至35.30万人。从结构上看,经纪业务是减员最多的条线,今年以来减少了7879人;但投顾、保代和分析师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员,其中投顾增加3522人,保代和分析师则分别增至8615人、4607人。虽然证券行业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使得从业人员数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是头部券商的人员规模依然保持绝对优势。其中,中信证券(1.56万人)、广发证券(1.2万人)、中信建投证券(1.2万人)、国泰君安(1.19万人)、国信证券(1.13万人)、银河证券(1.09万人)等6家券商的人员规模均保持在万人以上。可见,越是底子好的券商,在面对市场行情震荡、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条线调整以及数智化应用水平提升等挑战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尽管随着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下行、IPO降速、项目收入锐减,证券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但证券行业本身是一个高度受周期影响的行业,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还在,那么牛熊转化的规律应还会重演。我们关注的并非券商简单的业绩数字,这是“落后指标”,而更应该关注券商如何借由这一波行业洗牌调整的趋势,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这才是“领先指标”。比如,相关部门在最近一年多次强调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优做强。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以及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要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随后,中国证监会也密集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推动相关事项落地。对于“嗅觉灵敏”的券商而言,积极把握机会,加速调整业务布局、整合自身优势特色、探索发展新方向,才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正解。而如果将目光从宏观调至更微观区域,企业更是大有可为之处。例如,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发力北交所、紧抓优质客户“出海”需求等,做优做强;再比如中小券商,不贪多冒进、盲目扩张,结合自身优势禀赋,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02证券公司走低,是否为大环境错杀?人有被冤枉的时候,公司也有被错杀的时候。大环境不好很多有能力的公司也会被“杀”下来。券商现在面临的也是行业普遍性的问题——资本市场大环境在急剧变化。一方面,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自2013年“佣金战”以来,2013-2017年行业平均净佣金率(含席位租赁)年均降幅超过10%。2018年降幅收窄至2.19%,2019年降幅扩大至9.08%,2020年降幅再度收窄至6.55%。将北向资金成交占比按照2021年月度加权平均值10.74%的比例剔除后,2021年行业平均净佣金率为0.280‰(万分之2.80),较2020年的平均净佣金率下滑约10.83%。十年前,证券行业大打佣金战,将佣金率从高峰时期的千分之三打到如今最低的万分之一以下,甚至“免五”,佣金率几乎见底。在融资融券方面,目前市面上多家券商融资年利率可做到5%以下,还有券商给出“500万元资金即可给到4%”的超优惠费率。实际操作中,最大折扣已低于公示利率的五折。对2021年至2023年间有可比数据的38家上市券商融资融券利率进行统计发现,两融利率已处于长期下降通道。换而言之,现在不少券商已经把价格战打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融资利率如果低于4%,基本就不赚钱。因为纯资金成本就在3.4%以上,两融综合含税成本约为4.2%,这是盈亏线。另一方面,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持续下滑态势,这点直接反映在上半年各大券商的财报上。经纪业务方面,44家数据可比券商股,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为458.59亿元,同比有所降低。投行业务方面,44家数据可比券商股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为140.18亿元,同比下滑41.04%。然而疾风知劲草,越是发展环境发生剧变的时候,越能看出谁的韧性更强。虽然行业整体的形势不佳,但是行业头部券商的业务线在扩张,资产质量正在提升。比如广发证券2023年,债券承销规模大幅增长,主承销发行债券416期,同比增长121.28%;主承销金额2444.42亿元,同比增长72.05%;今年上半年,其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过2200亿元,较上年末再度增长4.0%。还有中信建投证券的经纪业务新开发客户121.76万户,累计客户总数1337.32万户,同比增长10.20%。从业务的增速来看,山西证券(14.03%)、国联证券(6.88%)、财达证券(1.69%)都实现了业务线的扩张。可以说券商开始进入发展的分水岭——从“做大做强”转变为“做优做强”。03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这世界,不增不减。这个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为什么会不增不减,是因为行业一直在洗牌。距今并不遥远的十多年前,证券行业就经历过一次大型洗牌,这是一段老从业和老股民都无法忘却的过往。大约是在2002-2005年,那段时间比较特殊,熊市漫漫,“998”这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指数就诞生于这个时期。熊市里,那些靠天吃饭的公司就很难熬了......据不完全统计,那段时间内至少有20家券商破产!一直到06年下半年,行情启动之后,券商的业绩才逐步回暖。如今,资本市场新一轮的调整已走过大半。券业并购重组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标志着中国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序幕已全面拉开。此轮并购潮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明确支持与推动,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的发布,重申了《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中的关键目标:“未来五年,通过构建标杆性的监管模式和行业标准,引领10家左右优质头部券商带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彰显了监管层推动证券行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坚定决心。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券商合并、“大鱼吃小鱼”、“强强联合”的大趋势已清晰可见。就在不久前,国泰君安宣布将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拉开了大券商整合的序幕。更早之前的8月8日,国联证券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官宣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5名交易对方购买民生证券合计99.26%股份。除了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之外,目前还有多家券商的并购计划正在推进之中。今年7月,证监会公示信息显示,已依法受理国都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申请,浙商证券将成为国都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34.25%。无独有偶,6月24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拟向北京国资公司转让所持参股公司瑞信证券49%的股权,转让对价为8.9亿元。此外,瑞银也将转让36.01%瑞信证券股权同样给北京国资公司,价格约在6.51亿元。并购重组本是“1+1”的组合,但放在证券行业往往能实现“1+1>2”的效果。如广发证券在1994-2001年累计收购超80家证券营业部,成为我国证券业规模较大的券商。1999年,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通过新设合并、增资扩股的方式组建成立国泰君安证券,注册资本达到37.27亿元。2000年,中国银河证券在合并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和人保5家信托公司所属的证券业务部门及营业部的基础上得以组建,注册资本高达45亿元,一跃成为证券行业的龙头企业。广发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等多家券商正是抓住了政策机遇,通过并购重组得以发展壮大。目前,我国A股上市券商数量不少,在行业中的影响和地位举足轻重,但整体仍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尤其是在综合金融服务、抗风险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距离一流投资银行的标准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券商想要从“长个头”转向“强筋骨”,并购重组是一剂“补药”,可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等功效。对于头部券商而言,因其具备更强的抗周期能力与经营能力,比如广发证券的总资产在今年上半年较2023年末增加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407.0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67%。中信证券的总资产接近1.50万亿元,同比增长2.87%。雄厚的资本实力让头部企业能够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优势。再叠加监管对头部券商风控指标调控带来的资本约束放宽,在2024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头部券商的经营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也就是强者恒强。04券商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星辰大海证券公司有很强的周期性,它的周期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周期。有网友曾用简单的逻辑来演示资本市场的正周期:投资者买买买→股市涨涨涨→券商的佣金及投资收益涨涨涨→理财收益涨涨涨→投资者更愿意拿钱出来买买买,从而进入正循环。投行业务也是同理,市场好了,钱多了,IPO、定向增发、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等也会向好。最后,这几大块业务累加起来的累加效应会成为股市的放大器,进一步让行情火热起来。所以为什么说券商是“牛市旗手”,因为它名副其实的担当起资本市场“周期之王”的称号。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确实有比较大幅度的震荡,但道路虽然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因为中国发展的基础没有受到影响,那些优质的企业也在稳步前进。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盘依然稳固,券商的基本盘同样也稳固。投资者喜欢对比中美的市场差异,其实二者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做过一个统计:1999—2001年间,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共有899家科技公司IPO。后来互联网泡沫破裂,大量公司退市,至2019年11月底,这批公司的股票仍然存续的仅61只,存续率为7%,其余838家公司因各种原因相继淡出资本市场。互联网泡沫过后,绝大多数公司都死了,纳斯达克的意义何在?在于留下来的那些企业。今天纳斯达克市值前十名的公司大约占到了纳斯达克总市值的近一半,苹果、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博通、特斯拉、Costco(开市客)、ASML(阿斯麦),这些公司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全人类的生活福祉。这些最优秀的企业,不仅铸就了经济社会的繁荣,也创造了股市的绝大部分回报,与投资者分享了它们的成长性。如今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宏大的产业转型。汽车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手机,光伏、风电等等都光速进步,从不入流角色成为主要玩家。十年前,华为、比亚迪还是低端的代名词,中国没有一款软件和app在世界上出名,中国游戏还被国外霸占,但现在他们都在全世界的产业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有我国的无人机、医疗器械等产品都逐步走入了世界舞台,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中国崛起的标志,甚至作为谈判的筹码。过去10年,制造业产值已经相当于欧美之和,专利数量,自然指数,科技产出都是世界第一。发电量增长在G20排第一,出口增长排G20第一……而这些新型产业链孵化出的行业机会,同样也会带动资本市场的腾飞,券商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现在已经有不少券商开始前瞻性布局新质生产力产业研究,走在市场曲线之前,通过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活动,提供上市咨询、价值评估、IPO承销、并购顾问等专业服务,帮助科技企业设计和实施融资计划,提高上市和并购的成功率。比如广发证券开始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深入挖掘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资产资本有序循环。浙商证券在2024年进一步扩大浙商资本的管理规模,加快推进私募股权基金的平台化建设,并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进行投资布局,全力推动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中信证券也在2024年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积极通过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在是中国经济的转型期,实际上也是中国券商的转型期——从金融生态系统的服务者转型为生产者!本质上是服务,但通过服务证券行业、金融大局、实体企业、产业建设,落脚到服务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最终激发出新质生产力。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A股总市值突破80万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5,000家、直接融资和机构投资占比也持续走高。证券公司作为服务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力量,在市场的簇拥下、政策支持下稳步成长。未来十年,在中国奔赴世界级大国和金融强国的道路上,证券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远的影响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9月11日 下午 9:41
其他

信号来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变了?

“铅锂”之争,胜负手已成定局。近日,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交回老旧锂电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并换购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可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专家认为,考虑到近年来铅酸蓄电池在电动自行车用电池中占比接近80%,且安全性较好、价格便宜,此次政策对于将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换购成铅酸蓄电池自行车的消费者,会适当加大补贴力度。一个背景是,自“新国标”强行推广“铅改锂”以来,电动自行车所搭载的电池类型备受争议。伴随着相关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大众的讨论愈加激烈。“大个头”的铅电池,和“爱发火”的锂电池,谁更适合电动自行车?成为今年以来最大的舆论焦点。本次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在“铅”“锂”两大电池技术路线的竞争中,铅酸蓄电池正重新赢得一席之地。目前,福建、重庆、海南、四川等省市纷纷响应政策号召,迅速出台了地方性补贴方案。信号传导至资本市场,天能等龙头股的股价一度迎来大涨。不难想象,新国标的调整,可能也不远了。1“爱发火”的锂电池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官网发布的消息,今年七月份,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402起。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电池惹的祸。近日,江西九江一男子买了块新的锂电池,并将其带回家充电,结果深夜电池冒烟起火。消防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客厅内家具均被烧毁,所幸现场未造成人员伤亡。
9月10日 下午 8:02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被微信屏蔽
经济

隐形的小地方豪门,好日子真到头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华兴复牌暴跌66%,包凡妻子压力大啊......
9月10日 下午 8:02
其他

从AI布局,看迈瑞的创新底色

医械巨头,驶向AI纵深。1ICU里的“AI助理”如何保持增长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当下,很多企业面临多重挑战,甚至陷入“内卷式竞争”的泥潭。“零和”游戏注定不能长久,为了找到增长密码,很多人开启了新的探索。9月5日,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智启新机
9月10日 下午 8:02
被微信屏蔽
经济

全国大基建,要停了!

包不同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昨天一个多同学跟我借钱,说要资金周转,快撑不下去了。我很好奇,这老同学一直很要强,万不得已不可能借钱的。
9月9日 下午 9:32
其他

三一重工董监高“大撤退”:减持1亿砸出75亿大窟窿,就因领导需要

日期间(窗口期不减持),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
9月9日 下午 9:32
其他

“女人的茅台”爱美客,跌崩了……

没有永远的神话。1熄火“女人的茅台”也熄火了。数天前,医美龙头爱美客(300896.SZ)发布了2024上半年成绩单。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7亿元,同比增长13.53%;实现归母净利润11.21亿元,同比增长16.35%。营收和净利都实现双位数增长,按理说这业绩还不错。但看资本市场的反应,财报发布次日,爱美客股价跌幅超过12%。这是为啥?资本一向是最敏锐的,答案得从对比中寻找。从财报看,今年一季度,爱美客的营收同比增长28.24%,净利润同比增长27.38%,还是挺猛的。但到了二季度,其营收仅同比增长2.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3%。时间再拉长一点,翻阅2021年—2023年的半年报,爱美客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61.87%、39.70%、64.9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8.86%、37.52%、64.66%。可以说,这是其2021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次。这样来看,资本正在用钱投票。截至2024年9月9日收盘,爱美客的股价是135.65元/股,这个价格相比当年的高点已经跌去77%。遥想当年,自2020年9月上市之后,爱美客的股价曾在半年内上涨数倍,其市值也一度接近1800亿元。时至今日,爱美客的市值已经蒸发1300多亿元。从资本视角看,这是一场估值回归。亿牛网数据显示,爱美客的市盈率(TTM)一度高达403倍,如今回落到20倍左右,只有当初的1/20。说白了,爱美客之前涨太多了。当一家上市企业的估值透支了未来很长时间的利润预期,就很容易迎来一轮“杀估值”。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得从内部寻找。2挑战爱美客被称为“女人的茅台”,源于其超高的毛利。公开资料显示,爱美客成立于2004年,是医美领域头部企业。在国内医美玻尿酸市场,爱美客的份额一度达14%,排名第一,远超第二名华熙生物(8.1%)和第三名昊海生科(6.0%)。这个生意有多赚钱呢?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爱美客销售毛利率分别为91.81%、93.7%、94.85%、95.09%。同期茅台销售毛利率也才91.41%、91.54%、91.87%、91.96%。爱美客的招股书显示,它旗下的6款玻尿酸产品,毛利率全部高于90%,其中“宝尼达”的毛利率更是常年维持在98%以上。一款成本32元的玻尿酸产品,出厂价高达2500元,最终在市场上的售价更是达10800元——啥叫暴利,这就是了!仅从毛利率来看,爱美客比茅台更像“印钞机”。财报显示,从2016年至2023年,爱美客的营业收入从1.41亿元增长至28.69亿元,七年时间增长超过19倍;净利润则从5338万元增长至18.58亿元,增幅达33倍以上。这种“狂飙”背后,爱美客一度占据先机。早在2009年,爱美客就推出了首款产品“逸美”,打破了医疗美容行业对进口透明质酸的依赖。再后来,爱美客的嗨体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于2017年正式上市,这是国内首款专门用于颈部皱纹填充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这款产品也是爱美客业绩的重要支撑。但局面正在发生改变。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爱美客以嗨体为主的溶液类注射产品分别同比增长82.85%、133.84%、23.57%、29.22%,有逐渐放缓的趋势。另一边,行业竞争也在加大。药智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59款经审批且在有效期内的玻尿酸注射产品,均为三类医疗器械。锦波生物、华熙生物、江苏吴中、四环医药等企业,都是劲敌。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爱美客玻尿酸产品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98.08%。一旦“稀缺性”减弱,爱美客的基本盘将受到挑战。3变数感受到挑战的,不止爱美客一家。同为“医美三剑客”,上半年昊海生科营收同比增长6.97%,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4.64%。其中,医美相关收入同比增长25.72%,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再看华熙生物,同期营收更是同比下降8.61%,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19.5%。从股价看,根据松果财经的梳理,近一年来,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股价分别累计下跌52.97%、46.03%、16.09%,回落明显。▲图源:松果财经遥想2021年的时候,这几大医美企业的市盈率都奔着200倍冲锋,如今基本都回落了。视野再放大一点,整个医美行业同样面临挑战。《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24年预计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速可达10%左右,该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内仍可保持10%至15%的增长。增速其实不慢,但相比2023年的报告,增速下调了5%-10%。还有一重挑战来自监管。2021年3.15期间,相关媒体公布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爱美客的投诉比例超过了10%,位居医美领域被投诉对象的前三位。这背后,膨胀的医美市场,藏着不堪的一面。互联网医美专业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统计显示——中国黑诊所(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美机构)数量已超60000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黑诊所的年手术量,是正规诊所的2.5倍,超过2500万例。在过去的几年,医美失败的例子,屡屡出现。例如2021年,网红小冉因医美机构操作不当,在抽脂感染后去世。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2022年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特别提到:医美已经进入“强监管”时代。行业监管趋严,作为医美龙头,爱美客也将受到波及。当然,爱美客有先发优势,如果能尽快摆脱对单一产线的依赖,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并且与更多下游厂家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其前景依旧可期。但这个转型的时间不能太久,因为: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9月9日 下午 9:32
其他

辛巴“眼红”小杨哥?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46亿信托爆雷!前浙江首富,这次麻烦大了
9月8日 下午 7:34
其他

她们给醉酒老板开车,这个平台惹争议

包不同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近来,广州多个地铁站内出现一则引人驻足的灯箱广告:一名女性广告模特身穿制服,一边微笑一边做着欢迎的手势。
9月8日 下午 7:34
其他

结婚人数创新低!国家出手了

包不同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婚姻,不只是人生大事,也是国之大事。日前,民政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
9月8日 下午 7:34
其他

劲爆!存量房贷利率分两次下调?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突发!申万宏源投行副总,被带走
9月7日 下午 7:05
其他

曾志伟最先嗅到了危险信号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又降了!上汽集团稳得住吗?
9月7日 下午 7:05
其他

撤镇设市,又要来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46亿信托爆雷!前浙江首富,这次麻烦大了
9月7日 下午 7:05
其他

中国首个折叠屏手机厂商倒了,老板和美女在美国看球赛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一天暴跌99%,“福气”差点到咱家
9月6日 上午 12:26
其他

糟糕!蔚来上半年亏损上百亿,发生了什么?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开始撒钱了
9月6日 上午 12:26
其他

马斯克10亿北京买房?消息刷屏时,特斯拉突曝大消息

铺平道路,特斯拉员工将在中国公共道路上测试,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升级推送给中国用户。据最新消息,特斯拉官方账号Tesla
9月5日 下午 9:00
其他

IP联名逻辑彻底改变,瑞幸、X11、泡泡玛特是这么做的……

IP联名从挖掘、制作、售卖到运营,也都需要发生系统性变化。作者
9月5日 下午 9:00
其他

从半年报,看健合的“守正出奇”

在变局中寻找增量。1营养补充品成为“新引擎”奶粉行业正在面临一场深刻变局。这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遭遇系统性挑战。叠加“新国标”转型的影响,行业竞争加剧。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奶粉品牌都在绞尽脑汁调整战略,渴望找到突破点。一个重要的方向是营养品。《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蓝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已经达到5885亿元人民币,预计行业规模在2027年将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在这其中,又有两个主要群体。一个是儿童市场。《2024中国儿童营养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3-12岁儿童人口规模达1.68亿,是0-3岁婴幼儿人群的5倍多。另一个是老龄市场。研究机构数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2.6亿,中国成人营养品规模将有翻番的潜力。这无疑是一片蓝海。在这片海域,领头羊企业其实早已做出了探索。8月27日,致力成为全球高端营养及健康产业领导者——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合集团”),正式公布了2024年中期业绩。在这份财报中我们观察到一个趋势:营养补充品已经成为健合集团增长的主要引擎。数据显示,健合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ANC)、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BNC)、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PNC)三大业务中的营养补充品系列实现稳健同比增长5.6%,占集团总收入的66.1%。这无疑让整个行业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这种成功转型背后,得益于长远的布局。以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领域为例,健合集团旗下的合生元20多年来深耕母婴营养与健康领域,始终聚焦母婴群体的营养健康需求,为消费者持续提供更具科学认证、更优质、更满足需求的营养产品。早在20多年前,合生元就率先研发推出了全球细分市场第一的合生元益生菌,开创了母婴营养品市场的1.0时代。如今,合生元不断推出乳铁蛋白+益生菌、DHA藻油+ARA凝胶糖果、钙片等创新产品,进一步满足消费者更精细、更多元化的需求。
9月5日 下午 9:00
其他

一蹶不振的维他奶,失守上海

曾几何时,在广东,维他奶几乎是“豆奶”的代名词。许多人从小喝着维他奶长大,算得上几十年的“豆奶老字号”。但2021年的香港袭警事件及维他奶的失当声明,让其在内地市场的形象一落千丈。消费者的抵制、商家的下架、代言人的解约……一系列连锁反应让维他奶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品牌危机四伏。从那时起,维他奶的股价和业绩便一路下滑,至今未能走出阴霾。前不久财报季到来,维他奶这个曾被誉为“港股小茅台”的品牌,也显得格外落寞。维他奶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2023/2024财年,维他奶集团总收入达62.17亿港元(人民币56.54亿元),尽管受到汇率波动影响,但撇除此因素后实际收入较上财年增长1%,以港元计算则下降2%。尽管净利润有所回升,但营收下滑的态势依然明显。
9月4日 下午 10:50
其他

提质增效:宁波银行2024年半年报解读

当前环境异常,完成验证后即可继续访问。
9月4日 下午 10:50
其他

央企现金流断崖式下跌!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新情况!人民币,突然大涨了
9月4日 下午 10:50
其他

全运会,将给广州带来什么?

一个赛事,改变一座城市。1下一站,大湾区巴黎奥运的余温还在传递。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取得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浪漫之都”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中国红。潘展乐的奇迹、全红婵的惊艳、郑钦文的突围,花样游泳队的绝美……奥运会结束了,但这份激情最近蔓延到了大湾区。8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为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会,现场约5300张门票在1小时内就销售一空。这是一份“特殊的约定”。自2000年以来,每届奥运会结束,内地奥运健儿都会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邀请访港,这已是第七次。根据媒体报道,本次代表团包括65名运动员和8名教练,几乎囊括所有港澳市民所熟悉的国家队人气运动员。在活动期间,运动员们也留下了很多有趣场面:马龙和樊振东用锅盖托盘打球、覃海洋用打麻将的动作分解蛙泳技巧、张雨霏狂“飙”粤语点赞香港美食……同样的热闹场景出现在广州。8月26日,巴黎奥运会男子跳水冠军谢思埸、女子跳水冠军陈艺文和女子自由式摔跤季军冯紫琪来到天河体育中心,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打卡”交流,为正紧锣密鼓筹备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加油鼓劲。更早些时候,8月23日,广东实验中学荔湾校区的体育场馆内,奥运冠军全红婵参与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实际上,早在2022年7月1日,全红婵就通过人才引进正式落户广州。这份余温背后,另一场赛事正在升温。时间回到2021年9月27日,粤港澳三地正式接过全运会会旗,标志着全运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间”。2024年4月1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组织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赛会筹备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根据组委会公布的信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举行,本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开幕式及闭幕式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行。400多天之后,这些体育健儿们,将在这片土地上续写传奇。2城市,“因体育而兴”大型体育赛事,究竟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甚至还有专门的学术论文做了细致的研究。我们以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为例,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首先看经济层面。根据法国央行此前发布的月度经济调查,受益于奥运会相关活动带来的提振,法国经济第三季度有望增长至少0.35%。通过对8500家公司和机构的调查,法国央行表示,由于奥运会门票销售和电视转播权合同带来的收入,法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增长0.35%至0.45%。更长期一点看,法国体育法律与经济学中心(CDES)认为,从巴黎奥运会开始筹备的2018年到赛事结束10年后的2034年,“奥运效应”给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带来的经济收益预计在约67亿至111亿欧元之间。其次是产业层面。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需要场馆建设,更需要交通、水利、供电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配套,这无疑将利好基建产业。此外,据国际奥委会估计,巴黎奥运会有望创造181万个工作机会。从远期看,奥运会还将带动法国的文创、旅游、餐饮和娱乐等多个产业,毕竟与奥运会直接或相关的产业有50多项。还有品牌文化层面。奥运会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绝佳窗口,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示。例如,本届巴黎奥运会是“求婚最多”的一届奥运会,这也在世界人民心中强化了“浪漫之都”的印象。长期来看,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吸引的不仅是体育爱好者的目光,也将带来更多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机会。实际上,纵观过往,因体育赛事而兴的城市并不少。例如巴塞罗那,借助奥运筹办,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城市和“欧洲经济发动机”,推动西班牙经济复苏。还有谢菲尔德,从钢铁重镇成功转型为“体育之都”,实现了蜕变。典型的还有伦敦,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让伦敦稳坐“世界体育城市”的宝座。正如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所言“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3广州的新机遇目光转向国内,体育赛事同样是城市转型的重要契机。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奥森板块还只是北四环与五环之间一个不起眼的片区,甚至还有待拆迁的村庄。借着奥运会,周边村庄被拆迁平整,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拔地而起。再如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湾举行后,这片待开发的土地瞬间成为世界聚焦点。看看如今的深圳湾,已经是深圳名片。更典型的城市是广州。一场六运会,让广州天河从大农村摇身一变,当初的烂泥塘已是国际超级CBD;一场九运会,广州再次加速,天河城商贸圈走向成熟;一场亚运会,小蛮腰拔地而起,广州已经跻身世界一线城市。回看广州近20年的高速发展,几乎就是以这几次重大赛事为起点。明年,广州将第三次迎来全运会的盛宴,历史的高光又一次给到了这座城市。“全运会”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这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提供的竞争平台,也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加速发展的引擎。许海峰、李宁、邓亚萍、姚明、郭晶晶……一批优秀运动员以全运会为起点,走向世界。作为赛事之都,广州自上世纪初至今已成功举行过多次国际、全国、省级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很多体育场馆都是现成的,稍加修缮就能使用。这同样是一次机会。在城市界面上,2010年的时候,广州就借助亚运会成功打造了花城广场。这次全运会,将带来什么改变?值得期待。从经济和产业来看,演艺、旅游、餐饮、基建等的增长自是无需多言。一些新质生产力,也有望借着全运会的东风迎来发展。例如人工智能产业,可以为赛事、运动员和观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还有人形机器人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慧城市产业、低空经济产业等,都可以在全运会上大放异彩。从文化层面看,粤港澳三地本就同根同源,共同举办全运会可以加强三地人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也有了现实的推动力。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历史的荣光,即将重新照耀这片土地!
9月3日 下午 11:34
其他

身价缩水百亿,“白酒教父”难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掏得起3.93亿的野蛮人,拿不下一个公章
9月3日 下午 11:34
其他

百年张裕,内外交困

1892年,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怀揣着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梦想,在山东烟台创立了张裕酿酒公司。这一刻,拉开百年张裕葡萄酒的序幕。作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商之一,张裕见证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成长与变迁。然而,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常识往往是不可靠的,理所当然的想法往往是错误的。”“葡萄酒一哥”张裕穿越百年的商业经验,或许还不够。图片来源:网络近日,张裕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据报告,张裕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同比下降22.6%;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9.17%,净利润暴跌近四成!这已经是公司净利润连续多个季度下滑,并创下了自2007年以来的新低。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单季净利润仅为6223万元,甚至低于17年前的盈利水平。张裕的主营业务包括葡萄酒和白兰地。其中,葡萄酒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9.42%,而白兰地营收则同比下降了33.36%。营收的下降主要归因于产品销量的下滑以及市场需求的萎缩。1龙头也顶不住市场萎缩业内公认,由于高端商务、聚会宴请等消费场景在一季度较为集中,所以上半年理应是葡萄酒销售旺季之一。尽管张裕常年占据中国葡萄酒行业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上半年,张裕在各个产品板块、国内外地区均出现营收双位数“跳水”。图片来源:张裕葡萄酒官网张裕在半年报中提到,国内葡萄酒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企业盈利能力变差,市场投入和开拓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此外,葡萄酒行业还面临着来自其他优势酒种的竞争压力,如白酒和啤酒,这些酒种在市场中不断扩大投入,围绕高端化、年轻化持续发力,进一步挤压了葡萄酒的市场空间。中国葡萄酒市场空间确实正在压缩。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16年至2020年,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从464.54亿元下降到100.21亿元。到2021年,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已不足百亿,仅占酿酒行业总规模的1%。图片来源:网络但张裕一直积极求变,首先通过加大营销力度,其次则是聚焦高端,提升盈利水平。2020年至2023年,该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7.88亿元、9.99亿元、10.29亿元、12.40亿元,各期销售费用率从23.22%增至28.28%,逐年增长。张裕提出“聚焦中高端、聚焦高品质、聚焦大打拼”策略。其中,“解百纳”将开展以宴席为主的营销推广;白兰地将加大“大可雅”和“醴泉”产品的推广,培育新增长点。然而,高端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张裕未能公布中高端产品的具体销售情况,也未能通过大单品带动业绩增长。营销费用加大的同一时期,张裕的业绩整体反而呈现下行趋势。图片来源:网络另一方面,进口葡萄酒尤其是高端进口酒的强势回归,对张裕构成了严峻的竞争压力。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措施终止,以奔富为代表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强势回归。而在此前,法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产区的高端葡萄酒同样抢占了部分客群,蛋糕越来越小,但是动刀子的越来越多,张裕的话语权也因此越来越小。
9月3日 下午 11:34
其他

叫停!这些大基建,建不成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江淮汽车利润有点“诡异”
9月2日 下午 10:32
其他

金融圈“打工女皇”崛起!年薪超6500万,生孩子还在给客户打电话?

Banker评为全球最佳私人银行领导者的新加坡人;2018年,被《福布斯》杂志提名为“25位新兴亚洲女性商业领袖”,并被Digital
9月2日 下午 10:32
其他

半年亏了5.3亿!寒武纪业绩惨淡,投资者却嗨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宗馥莉正式登顶,孙子兵法玩得出神入化
9月2日 下午 10:32
其他

招行半年挣了747亿,金葵花数据保密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贴牌大王”南极人,觉醒了?
9月1日 下午 4:54
其他

稳!洋河半年报出炉,变革中重塑新动能

8月29日晚,洋河股份披露了2024年中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8.76亿元,同比增长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9.47亿元,同比增长1.08%;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9.41亿元,同比增长2.96%。目前,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在市场持续向核心产区、核心品牌和核心产品集中的背景下,洋河作为行业龙头,积极应对行业变化,率先做出调整,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展现了行业龙头的抗压能力与发展韧性。1战略调整持续深化今年以来,洋河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渠道结构、产品体系、品牌价值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保证了稳健发展态势并未发生改变。
8月31日 下午 9:10
其他

炸雷!厦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开始吓人了

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96.22%,较年初下降16.67%。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末,厦门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
8月31日 下午 9:10
其他

房子没人买,贝壳这个中间商却发财了

8月12日,贝壳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及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在2024年第二季度,贝壳实现净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19.9%。同时,其净利润已经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46.24%。
8月31日 下午 9:10
其他

降价80%,“广州郊区”快跌没了?

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和小县城抢房子生意了。01从1万降到2千“鹤岗化”的城市越来越多,没想到广东也有。在广州北,一套2200元/平米的房子瞬间轰动了整个房产圈!具体是前两天有一则新闻引报道位于广清交界处的楼盘,69平米的房子,最终成交价仅为15.5万,算一下单价仅2200元/平米,房价直逼鹤岗。要不说,现在广州打工人买不起房,可以不用北上远去黑龙江了,在周边就有广东人自己的鹤岗!当然这个说法也有点模糊,所谓的“广清交界”实际上在清远,但是离广州非常近,属于那种踩一脚油门就冲进广州市辖区——距离广州花都区仅约5公里,距离广州中心城区约60公里。类比一下,相当于北京和燕郊的关系。成交的这个房源,于2012年交房是一套69.12m²的两室一厅。据中介透露,这位业主原本是从广州来的炒家,曾在几年前以6000元/平米的高价买入,总价超过40万。今年6月份,他将房子挂出,最初是按照小区的市场均价定价,但迟迟没有买家。焦虑之下,他几度降价,最终只能无奈地以15.5万抛售。而在同一时期,另一套房子的成交价为17.8万,挂牌到成交足足用了257天,降价也未能引来买家。要知道这里在疫情前最高价曾到11000元/平,于今年7月12日成交,相当于几年的时间跌去80%以上,这个跌幅在珠三角内已然是“骇人听闻”了。当然,下跌的也不止这一个楼盘。像是从化位于14号线地铁旁一套108平的房源,2021年时,挂牌价165万,如今卖家已经降到了76万!比腰斩还狠!同样遭遇的还有增城有些楼盘,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在精准调控之下,从23413元一平米跌到如今二手房挂牌价,都只有10000元一平米出头,稍微砍砍价,砍到9500元一平米问题不大,相较于2021年的高点,跌了差不多60%鲁迅曾经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话,应该是最近广州郊区业主最真实的心境写照。02房价如葱的时代要来了?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现在普通的小县城跟这些楼盘比,抢生意抢不过了。一线城市郊区的二手房,姿态已经低到尘埃里了。广东打工的外地人,不少是湖南、江西、贵州、湖北过来的,中部县城的房价基本在4000以上,少数能到6000一平。而在距离广州几十公里的地方,就有价格远低于老家的房子。那些想回老家县城买房子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了。房价下跌对于准备买房的人只会是好消息。但对于持房业主,那就无比难受了。郊区成交的二手房,卖家从挂牌、调价到成交的心路历程,简直是王小波《黄金时代》中那句名言的真实写照: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奢望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前文所说的“广清交界”的楼盘,算是典型了。2008年底,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广佛同城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那几年,广佛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融合,GDP进展很快。尝到了城市圈的甜头,2012年3月份,广清两市联合签订《广州·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广清一体化”概念正式提出。其后,两市不断深挖广清两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互补优势,深化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广清一体化的概念多次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此举也引发了炒房客的关注。那时,房地产还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不少人看上了清远的发展潜力。于是,凭借广清合作区的优势,以及广佛两地限购、长隆轻轨的助力下,清远吸引了大量炒房客的涌入,房价一度从几千一平涨到了上万一平。像美林湖,2017年买的时候单价约在8500元/m²,2018年涨到了11000元/m²,谁看了不心动?这波楼市的火爆,一直持续到疫情前。但谁也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楼市板块也会“鹤岗化”。2021年那波行情后,房地产市场开始挤水分,“广清交界”的房价一路下跌。别说降价卖房了,现在不少房子是“有价无市”。价格挂在中介那,就是卖不出去。如同一个烫手山芋,不知道最终要亏多少钱才能出手。其实这两年大城市的郊区,还有卫星城的概念是跌得最惨的。惠州惠东,不到15万元就可以购买一套海景房,并且当地二手房“打折卖”已经是普遍现象,而打折归打折,业主想要真正把房子卖出去,五折已经是标配,房价直接腰斩。很多在阳台上直接拉条幅,表明业主急售。一套97平的二线海景房,业主最低售价仅为47万元。而该业主在2015年购买该房子的时候,总价可是达到102万元,八年的时间,房子不仅没有涨,总房价还亏损了55万元。如果这样的房子当初是贷款买的,亏损就难以想象了。加上八年的月供利息,累计亏损至少在80%以上。之前有个富有的男子说过:房价如葱的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03资产价格重估,已经来了如此剧烈的房价跌幅,这些楼盘留给世人的只有深刻的“历史教训”。远郊就是远郊,不会因为你靠近一线城市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供求关系,这个永远是房地产的第一性原理。参考2023年的广州交通总结,广清每日往来仅15万人/天,相比于广佛的176万人/天,每日通勤的人口并不多,所以房价下跌是必然。更何况是位置不那么好的地段,更容易在大的下行趋势中被打回原形,甚至一文不值。现在全国楼市是个什么情况?房价基本跌到8-10年前的水平。最新公布的7月份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指数,一线城市二手房基本跌到了2016年的价格区间。2024年7月份,深圳最新的二手成交均价为5.9万,四年跌了37.3%;广州整体已经从最高峰下跌26.8%;上海四年跌了27.0%;北京跌了27.4%。这还是相当保值的中国最发达城市的楼市情况,二三线只差不好。几乎是把2016年后棚改后的那一轮上涨吐了出来。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已经不能单纯用“房价涨不动了”、“房价开始跌了”这种简单的表述。而应该是多数中国人没见过,或者说已经忘了的“资产价格重估”。只是以前的规模没有这么大,局部地区的跌幅也没有这么深。从历史经纬来观察,90年代中国就有过两次价格重估。第一次是93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牵扯的普通老百姓不多,结果就是银行坏账多的离谱,烂尾楼满地都是,海南不是借着后来地产黄金年代整体市场回暖,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缓过来,房子压根没人要。第二次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房价高地——上海,长宁的房价都冲到了10000多一平,9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没过多久就跌到2000多一平了,后来如果不是房改政策出台,慢慢进入全民炒房时代,能不能回暖都是个问题。然而,之前更多的是小气候,后来被大环境的回暖,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给消化了。这一次,我们可能会面临一次范围更大,时间更持久的资产价格重估,这个话题涉及的方面太多,几句话说不清,简单举一个例子,以上海为例看看房价最糟糕的情况下会跌到什么程度。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84000元,折算成月收入大概为7000元,这个数值可以理解为扣完税和五险一金后的到手收入。如果一户家庭的夫妻二人都参与工作,家庭每月的可支配收入x2=14000元,假设这户家庭每月租房、吃穿、交通出行、通信网络、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必要开销为6000元。也就是说,这户家庭的净现金流约为8000元,假设这户家庭愿意为了买房不遗余力,把全部现金流都砸到房贷上,也就是说,这户家庭能承受的峰值现金月供为8000元。这还只是人均情况,上海有不少人、不少家庭根本达不到这个数字,我们再假设每户家庭每月还有1000元其他开支,那么这户家庭能承受的峰值现金月供就为7000元。粗略算下来,上海一户普通人家能够供得起的房子,应该是一套月供7000元左右的房,还得生活非常省、不能有大病大灾、娱乐活动也不能太多、还需要夫妻双方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差不多就是上海房价最糟糕情况下的底价:7000元的月供,差不多160万总价的房子。当然,这仅仅只是举个例子,列举了最糟糕的情况,但也为我们看待这波楼市下行的趋势提供了参考,全社会目前能够支撑起楼市的现金流不多了。资产出清、价格重估已经在路上了,我们应该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而非继续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8月30日 下午 6:20
其他

炸裂!存量房贷有望降息,地产股涨疯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只靠胖东来,“救不活”永辉超市
8月30日 下午 6:20
其他

从五粮液半年报,看消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样本。1连续九年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8月28日,五粮液(证券代码:000858)的2024年半年报如期而至。这份财报颇有含金量,笔者梳理了几个要点。其一,业绩增速稳健。财报显示,2024年1-6月,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506.48亿元,同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190.57亿元,同比增长11.86%。往回看,自2016年起,五粮液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连续九年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二,现金流充沛。数据显示,五粮液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流134.28亿元,同比增长18.52%,为上市以来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最高。其中,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29.12亿元,为上市以来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最高。现金流的稳健增长,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五粮液货币资金1287.15亿元,同比增长39.07%,环比增长11.13%,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三,合同负债增长稳健。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五粮液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23.55%,环比增长61.62%。在白酒行业,合同负债的变化反映的是经销商的打款意愿。在当下市场环境下,五粮液合同负债的增加,体现了商家对五粮液的坚定信心。在业内人士看来,稳健的合同负债水平,一方面说明企业依然有着极强的渠道议价能力,市场对于五粮液未来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五粮液在积极地进行渠道优化工作,深化厂商关系,减轻市场压力,提振渠道信心。2024年以来,白酒行业持续面临深度调整的挑战,上市白酒企业业绩加速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五粮液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够给力!2产品、品牌、渠道“齐发力”人们不禁感到好奇,五粮液的韧性和活力从何而来?答案同样可以从财报中寻找。先从收入结构来看,报告期内,五粮液产品营收392.05亿元,增长11.45%;其他酒产品营收79.06亿元,增长17.77%;酒类产品稳健增长。从品牌建设看,五粮液销售费用为53.66亿元,市场投入进一步加大,助力产品市场进一步良性发展。这半年,五粮液与央视春晚、秋晚以及湖南卫视《歌手2024》合作,开展“幸福中国年”主题营销活动,深度融入博鳌亚洲论坛、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峰会等高端国际平台活动,启动2024“和美全球行”主题活动,携手四川博物院举办川酒文化历史探索之旅主题文化活动,举办第三届五粮液和美文化节,五粮液玫瑰婚典520等活动……在市场推广上重投资源,这体现了五粮液的战略定力,以及持续投入市场、做强品牌的决心。再看渠道,在国内外市场上,五粮液通过拜访开发大企业、开展回厂游、老酒运营等多种市场活动,成功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拓展,海外渠道的建设已实现中免集团主要门店全覆盖。财报显示,上半年五粮液专卖店总数达1749家,半年新增87家。当前环境下,五粮液专卖店数量进一步增加,体现了市场对五粮液品牌力和渠道力的肯定。同时,五粮液近年来也在加大渠道优化升级,围绕渠道生态做好市场建设,坚定扶商、优商、强商;高水平推进“三店一家”工程建设,目前来看效果逐步显现。不难看出,正是产品、品牌和渠道的共同发力,铸就了五粮液的稳健业绩。3高质量发展从更大的视野看,五粮液的稳健有迹可循。近期,随着中央首次提出“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为以白酒行业为代表的消费行业带来政策利好。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下半年社会面的改善,酿酒行业整体筑底企稳,以及白酒消费进入旺销季,五粮液等头部名酒依然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具有确定性。酒业专家肖竹青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五粮液市场成交价企稳,代表着渠道经销商和终端烟酒行心态企稳,未来伴随中秋节和春节白酒消费旺季到来,五粮液等名酒将迎来一波好行情。”媒体统计显示,截至8月28日,年内共有74份券商分析报告关注五粮液的发展,给予五粮液客观积极的评价。例如,国信证券表示,五粮液上半年市场节奏良好、产品规划清晰、厂商关系向好,看好浓香龙头地位稳固和长期稳健发展。从投资角度看,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关注。上市以来,五粮液不断提升分红率,截至目前,五粮液已累计现金分红941亿元,占上市以来五粮液累计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的46.75%,是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总额38亿元的25倍。具体来看,其现金分红已连续4年每年超过100亿元,其中2023年度分红181亿元,占四川175家上市公司分红总额的31.14%,位列第一;分红总额深市第三,连续9年深市白酒上市公司第一;2023年度分红率60%,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年度增幅为高端白酒最高。若按照2024年业绩两位数增长,即使分红率保持不变,目前五粮液股息率已然超4.3%,PE(TTM)14倍,投资性价比凸显。向内看,一直以来,五粮液都注重积蓄品牌的长期价值,深耕市场和消费者,累积品牌复利,打造出更为长线的增长引擎。今年春糖期间,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也分享了五粮液发展的“三重利好”和品牌优势,即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产业政策扶持加码、产业发展持续集中的有利条件,以及五粮液特有的产区、古窖池群、品质、品牌、消费群体五大优势。并强调接下来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改革创新、服务市场、狠抓落实的“四项本领”。在他看来,五粮液正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可以预见,五粮液正以稳健步伐引领白酒行业穿越市场周期,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8月30日 下午 6:20
其他

董宇辉“翻车”,网友喊话:抓紧管管公司吧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哪吒三年巨亏184亿,没改名后悔吗?
8月29日 下午 3:48
其他

千亿级需求逐步释放,医疗器械将迎来又一轮爆发期

最近,医疗器械行业低落情绪蔓延。在资本市场,医疗器械股集体走低,多只个股遭到重挫。面对这种情形,一些声音开始出现:医疗器械行业,是不是疲软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仔细研究了行业数据以及政策动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医疗器械行业依旧稳健,而且正在酝酿一场大爆发。1耗材成为“新引擎”先来了解下基本概念。医疗器械包括设备和耗材,根据使用目的和产品性能,具体可分为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体外诊断等大类。医疗设备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康复设备等诊疗或辅助诊疗类产品。耗材则是用于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的消耗性器件材料。先来看设备的市场表现。根据IQVIA的数据,其他医疗设备市场2024年Q1同比下降24%,其中影像类设备受到的影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7%。一个背景是2023年的贴息贷款政策,使得医疗设备市场需求提前释放。但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落地,预计下半年将促进市场增长。再看耗材,数据表现要好很多。例如血管介入器械市场,2024上半年同比上升超10%;还有外科领域市场,2024上半年同比增长4.6%,其中超声刀和缝线市场增长尤为迅速。不难发现,在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出现这样一种趋势:耗材的增长比设备更加稳定、迅猛。这个趋势,行业龙头已经看到了。例如今年初,迈瑞医疗(300760.SZ)实现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688617.SH)控制权的收购,快速布局心血管领域细分赛道。公开资料显示,惠泰医疗专注心血管赛道多年,在外资品牌垄断的国内心血管市场中,取得了心脏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血管介入等细分领域的稳固地位,掌握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产品的全线研发生产能力,是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细分龙头企业。这背后,全球心血管领域市场规模已达56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4000亿元。其在全球和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中均排名第二,仅次于体外诊断领域。可以看到,耗材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成长空间,不少企业已经在悄悄发力。2“以旧换新”利好释放医疗器械行业的另一个趋势,来自政策。时间回到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根据2023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推算,本轮设备更新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而医疗正是《行动方案》设备更新重点聚焦的7大领域之一。以旧换新政策属于公共事务范畴,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中央以及地方的政府补贴。中央层面,早在2022年9月,国务院就宣布将发放1.7万亿贴息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同时央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再到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7月底,发改委等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3000亿的分配,重点提到医疗领域。地方层面,以贴息、统筹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支持为主。目前来看,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方案,对主体、设备品种、资金总额、资金来源等作出进一步明确。例如,江苏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和信息化设施更新,到2027年力争更新24万台(套)。▲图源:向阳论医谈药根据天风证券的统计,截至2024年8月中旬,各省公布的设备更新项目涉及投资额已经超过250亿元。涵盖设备种类多样化,包括医学影像、内窥镜、康复护理类、监护类、检验类、急救类等医疗设备。此外,2024上半年,财政卫生健康支出10580亿元。2024年的财政卫生健康支出预算约为22836亿元,预计2024下半年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速预计达18.34%。根据国信证券的研究,从招投标以及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节奏看,预计首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招投标需求有望在2024年三季度起落地,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厚有望从2024年四季度起开始,并延续到2025年整年。3“高质量发展”背后的蓝海以旧换新背后,有一条鲜明的主线。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旧换新,本质上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企业开辟更多增量市场。在医疗领域,这个需求尤为迫切。时至今日,中国人均ICU床位数是德国的1/5、ICU床位数占医院的比重是美国的1/9,人均医疗器械规模只有美国的1/7。此外,根据东方证券的研报数据,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三级医院占比仅为0.3%。而正是这0.3%的医院,提供了全国34.2%的床位与26.3%的诊疗人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新基建应运而生,以旧换新正是其中的一环。医疗设备的平均报废年限通常在5至10年之间,其更新换代的周期则相对更短。在这其中,有两个关键增量:市场下沉和高端升级。一方面,根据官方数据,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占比高达95%。庞大的县域、基层医疗机构群体的设备到了更新换代阶段。另一方面,现代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新产品和老产品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大。例如此前迈瑞与腾讯合作推出的阅片机,成为国内体外诊断行业首个进入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AI类产品。数据显示,原来阅一个片需要25分钟到30分钟(1800秒),使用AI阅片机后缩短到半分钟(30秒)以内,速度是原来的60倍!庞大的需求背后,是海量的市场空间。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按照到2027年医疗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的政策目标倒推,2023-2027年,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预计对医用医疗设备年复合驱动或将超过6%。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7.1万个。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在此次医疗设备更新推动下,我国5000亿元级医疗设备更新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以医用影像设备为例,2022年中国医用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在这波浪潮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国联证券的测算,随着医疗新基建的落地,作为行业龙头的迈瑞医疗能在2025年前获得不少于270亿元的订单。从更大的视野看,《财富》商业观察数据显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以5.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5年超过5800亿美元,2029年增至7190亿美元左右。目前,全球TOP1的医疗器械巨头年营收超过300亿美元,而中国的龙头迈瑞医疗年营收刚突破30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业绩还是市值,增长空间都堪称巨大。可以想象,一个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8月29日 下午 3:48
其他

半年大赚34亿,恒瑞杀回来了?

恒瑞医药走出至暗时刻?01恒瑞交出史上最好半年报谈到医药股,葛兰和恒瑞是绕不开的话题。葛兰与恒瑞,这俩有着不解之缘。2017年的H1到2018年的H1,恒瑞成为中欧医疗A中持仓第一的股票,后来,恒瑞也频繁出现在了葛兰重仓的股票中前五的位置。2017年H1到2018年H1,正是恒瑞在股价上疯狂爬坡的一年,从2017年6月的每股20元出头,一路飙升到了2018年6月的42元,市值从1400亿元翻了一倍直接到2800亿元。然而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也没有永远上涨的股票、基金。近几年因为医药板块的大跌,葛兰从女神变成了“葛大妈”。恒瑞也从“药茅”变成了“药茅”,以前是茅台的“茅”,如今是茅厕的“茅”。就当市场都以为医药一哥短期内难有出头之日的时候,恒瑞医药甩出个重磅炸弹。8月21日晚间,恒瑞医药披露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收136.01亿元,同比增加21.78%;实现归母净利润34.32亿元,同比大增48.67%;实现扣非净利润34.90亿元,同比大增55.58%。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6.02亿元,同比增长33.89%,环比增加26.74%;归母净利润19.63亿元,同比大增83.63%,环比增加43.39%。营收、净利润环比、同比都是大涨,这个业绩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尤其是净利润大超预期。不出意外,全年净利润极有可能超过2020年的历史峰值,再创新高。这也是恒瑞自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好一份半年报。过去几年,恒瑞的日子并不好过。2021年,可谓是他们的“噩梦之年”。当年恒瑞医药的营收暴跌至259亿元,同比下降6.59%;净利润更是从60亿元的高峰跌至45亿元,同比下降28.41%。这是恒瑞上市20多年来,首次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下降的局面。随后恒瑞医药的股价也经历了惨烈的调整,从最高的96元一路跌到26.48元,股价下跌幅度超过70%。处境犹如陷入泥沼,越是挣扎,越是深陷。02差点死在“集采”的一哥医药一哥之所以经历了几年的寒冬,问题主要在政策端的变化精准打击了他们。所谓,成也医保,败也医保。恒瑞医药的前身是成立于
8月28日 下午 10:35
其他

亿万富翁赢了官司,死了全家(几乎)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招商财富,又又又踩雷了
8月28日 下午 10:35
其他

富四代“豪门姐弟”接班,半年狂赚30亿,背后的家族藏不住了!

90后“豪门姐弟”风云:掌舵千亿帝国,坐拥百亿资产
8月28日 下午 10:35